您当前位置:洗冤网 >> 洗冤行动 >> 成功案例 >> 陈满案 >>

缅怀海南大学谭兵教授,带领师生旁听陈满案二审

更新日期:2015/1/16 23:25:39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田波澜 阅读:

  核心提示:2012年7月4日,东方早报长篇报道中国著名法学家、海南大学法学院前院长谭兵对中国法学的突出贡献。对谭兵教授突然去世,他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等通过各种形式表示缅怀,童之伟、徐昕等著名法学家都深表惋惜。报道还特别提到1998年8月下旬,谭兵带领师生旁听陈满案二审,之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情况。


《东方早报》原文地址: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2/7/4/818488.shtml

 

中国著名法学家、海南大学法学院前院长,2012年6月10日在广州去世,71岁

 

东方早报:缅怀海南大学谭兵教授,带领师生旁听陈满案二审

 

 谭兵1942.9-2012.6.10 生于重庆开县

中国著名法学家、杰出法学教育家,海南大学法学院终身名誉院长谭兵于2012610日上午5时在广州逝世,享年71岁。谭兵为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和程序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仲裁制度研究》和其他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受聘主编“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等多部国家重点教材,其成果曾获评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谭兵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他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等都通过各种形式表示缅怀,童之伟、徐昕等著名法学家都对他的突然去世表示惋惜之情,一些活跃在法律第一线的律师、法官等也纷纷强调自己在成长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路上谭兵教授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位现在青海并曾受教于谭兵教授的学生参加追思会后心情沉重,在微博上悼念道:“谭教授不但在法学教育和民事诉讼法领域成就卓越,还十分关心学生成长,记得他曾说,‘我现在的工资生活完全够用。省下来的钱,我想拿出来帮一下同学们。虽然不多,也是我的一点心意。’于是与时任校长谭世贵教授设立了‘谭兵、谭世贵’奖学金,而他一直过着简朴生活。”

网友“牛俏妞”说:“恩师仙游去,弟子今后更要仰望他了。只能抬头望天,寻找他的星座。……弟子不才,未能在法学方面有所建树,好在在工作上一直秉承他老人家所言的‘良知,责任,爱心’。先生是君子,愿先生一路走好。”

谭兵是重庆市开县人,19429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68年,他到沈阳军区炮兵第33师农场劳动锻炼,1969年被分到沈阳市第105中学任教,1972年又到成都市四川齿轮厂子弟中学任教。1979年,谭兵被调到西南政法大学任教,就此开始了他高校执教的生涯。19948月,已是西南政法大学省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该校确定的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诉讼法学博士点的两名申报导师之一的谭兵,放弃了留在西南政法大学当博导的机会,调入连硕士点都没有的刚刚起步的海南大学法学院。一年后,他受命担任院长。

当时的海大法学院连他仅两名教授,教学管理随意,办学质量不高,在全国众多的法学院中默默无闻。谭兵为海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筚路蓝缕的贡献,他担任院长的8年是海大法学院面貌焕然一新的8年:引进教授和副教授各2人,另有5人晋升为教授、12人晋升为副教授;学院不但建成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一门省级重点课程,还获得4个硕士点,占海大13个硕士点的近三分之一;在全国设有法律专业的近300所院校中,海大法学院是39所有权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法学院校之一。

谭兵是一个法学家,强调现代中国以法治国的理念,但从其制定的法学院院训以及其本人的一生行动来看,他也同时是一个深具传统士人精神的君子,强调个人的德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或许正因为此,他认为培养法学工作者不能只注重法律的技艺,应该同时注意法学人的人格与灵魂的塑造,毕竟法律是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明法、修德、尚义、笃行”,这是谭兵担任法学院院长时制定的院训。谭兵说:“要求别人干的事,我首先要去做,而且要做好。”

谭兵的学生、现任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崔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治学与为人怎可两分?古人所谓貌俨性温的君子、行健自强的君子、奉公唯谨的君子、立德立言立功的君子、贫贱富贵威武皆不能征服的君子,我以为说的就是先生这样的师长。”

早在2000年,谭兵右眼就因患黄斑裂孔做手术失败而失明,自那时起,他便只能用一只眼睛工作。在眼球胀痛时,他用手指按一会儿又继续工作,有时甚至一边按着一边工作。十多年来,他就靠一只眼睛翻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完成了大量教学科研任务。2005年初,他所主讲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这是全国同类课程中的首门国家精品课程,也是海南省当时惟一一门本科国家精品课程。20061月,在海南大学决定将诉讼法学科等5个学科列为申报博士点的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后,谭兵投入大量精力,组织《海南大学诉讼法学文丛》共9本著作出版,为该校诉讼法学科申报博士点创造了条件。对于一名年过花甲而眼睛又不方便的老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强度似乎有些“残酷”。不过,谭兵却乐在其中,他说:“人活着总得有些精神。我觉得被人需要,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这比物质享受更重要。自己受过苦,对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了。而每天忙碌的工作也让自己感觉非常充实,眼睛的疼痛、年龄都没有时间去考虑了,思想反而轻松一些。”

其实谭兵是民事诉讼法专家,要是当律师打官司,收益绝对可观。他虽然有律师资格,可以办案,但他却好多年没去年审注册,因为没时间和精力去挣那些钱,他也不愿意为挣钱而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他多次获得的奖金,或资助贫困学生,或设立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基金,或捐给灾区群众,累计有7万多元。

谭兵虽然长期担任院长,行政事务缠身,同时也有很多社会兼职,但他也从未放松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毕业于该院的研究生邓和军说:“谭院长指导学生论文,一般都要求修改至三四稿,有的改了六七稿,学生论文中的观点失误、论据失当甚至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都一一指出,责令修改。”

在谭兵调离西南政法大学10多年后,该校编印的《校友风采录》对他仍有这样的评价:“他的严格和认真,叫学生既畏且敬,畏而更敬。”他的学生、现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祖军说:“记得我在恩师膝下求学的时候,恩师总是孜孜教诲我们,做学问切忌空谈理论和故弄玄虚。” 他的学生、现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彬则在《吾师的严与爱》一文中这样写道:“先生很严,这是先生给我们研究生的第一印象,而这一印象一直保持着。先生的言传身教,也使我们养成了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必将让我们终身受益。我想西南政法大学地处西部,能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与老师们对自己的 ‘严’、对学生的‘严’是分不开的。从本质上而言,‘严’就是负责任,‘严’就是一种大爱!

谭兵从事学术研究的严谨务实态度亦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法学家、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江伟这样评价道:“谭兵教授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很好的口碑,特别是他那严谨治学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刻苦钻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谦逊谨慎和勤奋好学的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言忠孝难两全,对于谭兵来说,也是家庭与作为志业的法学教研工作难以兼顾。在海南的10多年,谭兵从未回过老家重庆开县,他说工作忙,没空。但是,他舍得用半个月的时间,七易其稿,为8名本科学生撰写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作序。熟悉谭兵的人都知道,他从不为别人的书写序。谭兵解释说:“学生搞科研,我们再忙也要支持。”

谭兵没有将法学的教育和研究仅仅局限于象牙塔内,他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将他对现代法律的理解传导到法律的具体职能部门,真正有效地促进学术与法律实践的对接和融合。20001月,他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写信,提出尽快启动依法治省工程的建议。后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课题组在起草依法治省决定决议时,吸收参考了他提出的关于依法治省的意见。

1992年海口市曾发生一起“震惊海南的杀人焚尸案”,19988月下旬,谭兵带领师生旁听了该案二审的全过程。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谭兵明确指出:“该案的判决,主要依据是被告的口供,没有物证。侦查阶段不应该出现的一些事情,例如重要的物证被丢掉了,就已无法认定被告陈满杀人焚尸。此案应依据《刑事诉讼法刑讼法》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由此可见,谭兵面对法律的实质过程偏离法治程序的行为,坚持了一种独立不移的正直立场,这也是谭兵对他那些即将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学生的“言传身教”吧。或许正因为此,谭兵教授的去世,才引发那些认识他甚至不认识他的人的无限哀思。

见习录入编辑:周子静








网友评论